哈,過了一個新年,又好久不見啦!
2014年BILL要分享給大家的第一篇文章是關於如何替簡報選擇顏色。
之前到葉丙成教授所開設的臺大簡報課班上分享時,
BILL聽到有同學問「簡報該怎麼選顏色?有什麼一定不能選的地雷色嗎?」
當時BILL的回答並沒有完整說出想要表達的內容,
因此現在把相關的想法整理成本篇文章分享。
如果你是一位個性很急的讀者的話,
先告訴你BILL心目中的答案:
1. 簡報該怎麼選顏色:
沒有一定規則,
但是可以遵循LOGO或是故有設計的配色,
或者是借助像是Adobe Kuler (在下篇介紹)這樣的配色工具。
2. 有什麼一定不能選的地雷色嗎:
就設計上而言只要符合視覺聚焦、衝擊、流動,
沒有不能用的顏色,
但是顏色的偏好與禁忌往往需要視觀眾而定。
很多書籍或網站喜歡一開始就教人如何選色,
同時推薦很多協助選色的工具。
但實際上選色是奠基在色彩具有意義之上的;
也就是說在探討簡報的配色時,
必須先了解「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再探討「如何選擇色彩」。
讓我們先從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開始。
Part 1. 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
常常看到設計相關的書籍寫到,
不同的顏色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比方說紅色代表熱情如火,白色代表潔淨……等等。
接著這些書就會列舉一大堆範例
如白色的「潔淨感」可以在iPod的設計上看見等等。
這些觀念雖然沒錯,但是頗難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當你在做課堂報告或是商務簡報時,
你當真會去思考這些色彩代表的意義嗎?我想不會。
因此光是背誦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意義,
在實務上是沒有意義的。
事實上,色彩是簡報的視覺「媒介」的一環,
色彩之所以有意義,奠基在
1. 講者定義
講者定義了該顏色意義,
或是講者想要詮釋的事物剛好可以透過該顏色表達。
2. 觀眾解讀
觀眾注意到該顏色的存在,
並且判斷出該顏色背後講者想要傳達的意義。
如下圖所示:
所以說色彩作為媒介的一種,
真正的重要性就在於作為講者想傳遞的意思的載體。
因此想要建立色彩的意義,
上圖中「講者定義」以及「觀眾解讀」這兩個環節都是關鍵。
以下分別解釋:
講者定義:嚴謹邏輯的重複與一致
(參考從目的、媒介到風格:投影片建構的設計心法)
因此我們在相應的簡報設計中
只要一遇到代表「目的」、「章節投影片」、「重要」的項目、圖示…等就使用「紅色」、
代表「媒介」、「章節投影片」、「次重要」的項目則使用「橘色」,
而且保持邏輯的嚴謹、重複與一致的使用相同的規則,
那麼當觀眾開始觀看簡報時,
便會開始被講者教育或是制約不同顏色所代表的意義。
觀眾解讀:色彩線索(Color Clue)的理解與協助
想像當觀眾看到第一張投影片時,
透過版面配置、講者說明、個人邏輯等等判斷過程,
了解在該張投影片的紅色與橘色代表的意義如上圖所示。
接著隨著講著的說明內容越來越複雜,
版面設計也隨之變換,
但是因為簡報配色與其所代表的意義的重複與一致性,
到後面的投影片時,
觀眾不但不再需要透過版面配置了解顏色所代表的意義,
甚至可以反過來透過已知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加速對於內容的理解。
此時簡報的配色才是有意義的,
我們可以稱之為「色彩線索」(Color Clue)。
因此可以看出在整個色彩意義的建立過程是這樣的:
講者定義了配色及其意義,
並在簡報中重複、一致的使用該項配色,
反覆出現的配色規則形成的色彩線索,
最後使得觀眾得以解讀其所代表的意義。
理解「講者定義」與「觀眾解讀」這兩個邏輯環節,
並透過這樣的步驟聯結色彩與其背後的意義(媒介與目的之聯結)後,
色彩才產生了意義。
Part 2. 如何選擇色彩
了解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之後,
再來討論如何「選擇色彩」。
雖然說色彩的意義是被講者定義的,
而觀眾可以根據重複、一致的定義觀察出色彩的意義,
但如果這些定義可以在一開始時就與觀眾的直覺、喜好、美感相符,
那麼就能減少觀眾的困惑與判斷時間,也就是減少雜訊。
(資訊與雜訊的概念請參考是「資訊」還是「雜訊」?剖析投影片設計的有效性)
比方說一般人習慣看見紅色、粗體的文字意味著重點,
現在我們照著前述建立色彩意義的方式,
定義黑色、細體文字才是重點,
紅色、粗體文字反而變成一般段落的話,
雖然經過重複與一致的色彩線索可以「強迫」觀眾了解這個色彩使用邏輯,
但因為與觀眾的直覺相悖,
所以在觀看的過程中,
觀眾會一直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違和感,從而產生雜訊。
因此下面探討該如何選擇顏色,
才能夠選「對」顏色—符合觀眾直覺,減少視覺雜訊。
每個人對於不同色彩的既定印象,
往往來自每個人生活周遭事物的影響。
因此在一場簡報之中,
講者的選色原則與其說是去符合所有大眾的直覺,
不如說是去符合「在場觀眾」的直覺。
我們以「紅」、「金」配色為例好了,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可能這種配色洋溢著婚嫁的氣息、
在漫威(Marvel)的漫迷眼中則代表著鋼鐵人的烤漆顏色,
而在扶輪社青年團(ROTARACT)的成員的眼中,
這則是代表著他們LOGO的配色設計(如下圖):
因此當講者在替簡報配色時,
如果可以依照觀眾的性質、結構組成決定所使用的顏色,
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然而實務上你很難預先得到這種資料,
但是若照著「符合在場觀眾的直覺」這個思維邏輯,
你可以得到簡報配色的「最佳猜測」。
比方說講者今天到扶輪社青年團的分部演講,
雖然尚未遇見觀眾、無法對觀眾做任何分析,
但基於觀眾都屬於扶青團成員的線索,
我們可以合理猜測他們對於扶青團LOGO配色應該是接受度甚高的。
透過這樣的邏輯所猜測得到的結果,
往往會比任何其他方式的猜測(如「我覺得他們應該都很喜歡綠色吧!」)
還要準確得多。
下面例子繼續以扶青團的簡介為例,
假設我們參照LOGO配色而建立如下圖的色彩定義:
那麼根據這樣的色彩定義便可以設計出如下圖的投影片:
下面是範例簡報的SlideShare網站連結:
也就是說它們是良好的「色彩選擇」;
另外一方面透過講者自己建立的色彩意義重複且一致的邏輯,
可以讓觀眾看到這些顏色時,
馬上就能反應出如下圖的訊息。
因此透過適當的「色彩意義的建立」以及「色彩選擇」,
我們可以讓簡報中所選擇的顏色更加精準、有效與美觀。
在離開「如何選擇色彩」之前,
BILL跟大家分享兩個實用的經驗公式:
1. 黑灰白往往是中性的:
通常不論對什麼群體的觀眾而言,
黑、灰、白都是最中性、最沒有特殊意義的顏色,
因此在配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相對不重要或是較為中性的內容時,
可以選擇黑灰白的色彩搭配加以輔助。
2. 多參考LOGO的配色設計:
簡報配色的「最佳猜測」往往可以參考不同機關、公司等的LOGO配色設計。
往往LOGO的設計都是經過千鎚百鍊、精挑細選的,
因此就算它不是最佳的配色,
也會是最安全、適合的配色,如前例所示。
當然經驗公式的意思就是這只是經驗歸納的結果,
不代表是永遠正確或是沒有例外的。
建議各位讀者在進行簡報配色時,
應該同時活用前述「建立色彩意義」與「選擇色彩」的方法,以及參考經驗公式,
方能最佳化你的簡報配色。
總結
最後給大家一個簡單的重點整理當作總結:
「色彩意義的建立」與「色彩選擇」是簡報配色的兩個關鍵,
其意義都是為了減少觀眾理解的雜訊、增加理解資訊的速度。
1. 「色彩意義的建立」:
包括講者定義以及觀眾解讀這兩個環節,
而要使色彩變得有意義,必須令色彩意義的邏輯嚴謹、重複且一致,
形成良好的色彩線索。
如此觀眾就不需要每次重新判斷色彩所代表的意義(降低雜訊),
同時更能應用已知色彩意義加速後段投影片的理解(增加資訊)。
2. 「色彩選擇」:
意在依照觀眾的性質、結構組成決定所使用的顏色。
雖然實務上很難預先得到這種資料,
但可以得到簡報配色的「最佳猜測」。
如此觀眾會對於該種配色接受度較高(增加資訊),
同時減少因違和的配色而產生的干擾(減少雜訊)。
配色工具簡介:Adobe Kuler
(詳細介紹:簡報配色必備輔助工具:Adobe Kuler)
但是在這一篇還是先給大家一睹為快喔XD
首先是官方聯結網址:
https://kuler.adobe.com/create/color-wheel/
在登入或是Sign up之後(詳細過程下篇介紹),
可以把相片丟進右上角的相機符號中(或是點選之),
接著Adobe Kuler就會幫你分析裡面的色彩元素。
在這裡,我們把前面例子中的扶青團LOGO上傳給Adobe Kuler分析,
就可以得到推薦的配色。
這些是推薦的配色,
分別來自圖上的透明圓圈標記處;
當然你也可以手動調整成你想要的配色。
最後這些配色不但可以網站瀏覽,
也可以下載喔!
但是下載下來的格式如果沒有相應的軟體,
會無法順利打開,算是個小小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