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人Tony Stark, 原圖片來自2012電影「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 |
「鋼鐵人 Iron Man」是近年好萊塢當紅的超級英雄電影,
BILL相信不少人看這部電影除了喜歡裡面的劇情,
更是羨慕劇中的超智慧AI助理J.A.R.V.I.S.和超高科技立體投影、操作界面。
只要男主角Tony Stark有什麼要求,
J.A.R.V.I.S.馬上會把所有的資料如上圖一般彙整成精美的簡報,
並且以立體投影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現實的生活中,
雖然我們離這樣的科技還是很有距離,
我們沒有這樣的AI助理、還是得親手設計簡報,
而且在設計的過程中往往還會卡住、效果不如預期,
但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掌握下面介紹的投影片6項設計本質,
就可以讓你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少走很多冤枉路!
「要創造真正的簡約,必須走到非常深。
比方說,如果你想要讓某件產品看不到一顆螺絲,
結果可能卻做出一件極其迂迴而複雜的產品。
比較好的方法是深入簡約的核心,
徹底了解這件東西及它的製造方式。
你必須真正深入了解一項產品的本質,才能去蕪存菁。」 -引用自《賈伯斯傳》
同樣的道理其實也適用在投影片的設計。
要事半功倍地設計出好的投影片,
最佳的方法就是掌握投影片設計的「本質」。
在前一篇該用白板、海報、動畫還是投影片?簡報輔助工具比一比!之中
BILL比較了投影片和其他簡報媒介的差異,
在這一篇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當真正設計投影片時,
如何善用投影片既有的特性,也就是「設計的本質」
讓你設計起來不但輕鬆,
同時也避免走入人云亦云的誤區。
BILL相信投影片的重要設計本質主要有下面6項:
(這或許不是全部,但已經涵蓋了大部份的面向)
- 投影片設計應從觀眾的角度思考
- 投影片是視覺輔助
- 投影片是連續但分張播放的媒體
- 投影片設計要能聚焦觀眾注意力
- 投影片內容屬於觀念導向
- 投影片應該具有互動性元素
這些「設計本質」有什麼特別的呢?
基本上如果我們深思它們的意義,
這些本質可以當作我們進行投影片設計決定的「根據」。
舉例來說,上面的話可以改寫成6個自我檢視的問句:
- 我的觀眾是誰?我設計的投影片有從觀眾的角度思考嗎?
- 我的投影片是否會反客為主影響簡報者本身?是否清晰易懂協助觀眾理解?
- 每一張投影片彼此連貫嗎?我是否可以流利的切換投影片掌握簡報的節奏?
- 我的投影片設計是否能聚焦觀眾注意力,還是過於花俏、影響理解?
- 投影片內容是否細節過多流於瑣碎?觀眾是否容易理解我的簡報的觀念?
- 我的投影片是否賦予簡報足夠的互動性?是否能夠在場控與參與度之間取得平衡?
透過這6個自我檢視的方法,
我們可以開始回答一些常見的問題,
例如「投影片的作用是大字報嗎?」
不應該是,因為他會影響觀眾對於講者的注意力,
同時也會讓整場簡報互動性極差(就直接印講義給觀眾自己讀就好啦!)。
同理我們也可以知道為什麼「不應該把所有資料塞在投影片上面」,
或是為什麼「不需要有太多花俏的裝飾」。
有些問題就比較微妙需要稍微琢磨。
比方說我是不是應該在某張投影片上放某張圖片?
這時就要考慮到連續播放的媒體,
所以原則上整份投影片的設計要有統整性,
否則看起來會非常跳針;
但同時因為它是單張單張的播放,
每一張獨立的投影片頁面也要形成獨立、
可以讓人感到舒服的設計。
所以不適合選一張超級好看的風景照放在母片背景,
然後再寫一大堆字壓在上面;
這樣的投影片可能只有第一張能看,
後面的部分就會讓觀眾眼花撩亂、分散焦點。
另外一些問題則源自於我們長期累積的錯誤觀念。
比方說,有些人很害怕畫面會空空的不好看,
希望他們看起來充實一些。
這究竟是對還是錯呢?
這其實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當然適當的留白的有其禪風美學的特色,
就像是Steve Jobs喜歡的設計一般,
BILL個人支持也喜歡使用這樣的設計;
但是如果你的簡報對象是把課程投影片當書念的大學生,
那這樣的設計便會讓學生非常崩潰,
與觀眾的需求不符而抵觸其本質。
上面的6個問句只是思考投影片設計本質的一種方式而已,
實際上可以思考的層面非常多。
尤其是當你把這6項投影片的本質當作一把尺,
去審視你過去的直覺判斷,
或是坊間流傳的錯誤觀念相比較時,
便會了解他們的價值。
當然做事情之前還要深想聽起來有點累人,
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比起一開始一頭熱的直接做下去,
最後開始東修西修卻怎麼樣都還是做不好,
一開始就做正確的決定,
可以讓你把時間花在真正有意義的「內容」與「設計」上。
下面這張圖便是坊間常見的錯誤觀念,
但被包裝得像是糾正錯誤觀念的客觀論點一般。
實際上其中只有1點是沒有瑕疵的,
大家覺得是哪1點呢?
圖片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粉絲專頁13.7.15的文章分享。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heers.tw/posts/10151780585617813 |
最正確的是第2點。
畢竟投影片是視覺輔助,一張正確的圖可以勝過千言萬語,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那另外3點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呢?
注意其他3點不見得完全是「錯」的,
而是有觀念上的瑕疵或是以偏概全。
第1點所說的「頁數越少越好」,
指的應該是避免把所有的內容都放進投影片裡面,
同時簡報時盡量言簡意賅、切中核心。
像是Guy Kawasaki所提倡的簡報10/20/30原則(可參考這裡)所指的便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把它誤解成盡量的把內容濃縮在幾張投影片內,
便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因為太多的內容擠在同一張投影片中,
不但無法聚焦、難以理解且更看不清楚,
違背用投影片進行簡報的本質。
第3點「相同的主題內容別分成兩頁簡報」,
主要是希望避免簡報像是無限播放的流水帳一樣令人疲累,
但是不代表把內容適當地拆開是錯的
否則叫簡報大師Steve Jobs他那些通篇都是單一主題(他的產品)的投影片情何以堪XD
事實上更重要的或許是「不相同的主題要拆開分成多頁簡報」。
保持一張投影片只說明一個重點,
不但利於聚焦、能夠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吸收,
更能掌握投影片切換的節奏!
第4點「用簡單幾句話當開場白與結尾」簡直就是意義不明的一句話!
BILL相信其重點應該是開場與結尾可以直接切入正題,
而不要滿口虛言說客套話考驗觀眾耐性。
這樣的觀念基本上是正確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
開場跟結尾要精彩並且讓觀眾清晰地記得。
像是BILL在創造「驚喜」的時刻:回顧2008年Steve Jobs發表Macbook Air中所介紹的簡報,
Steve Jobs的開場可既不簡短也不簡單,
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助於聚焦與營造期待感。
這才是真正關鍵所在。
上面的例子們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像這樣的應用是永遠舉不完的。
總而言之,善用投影片既有的設計本質,
可以讓你設計起來更為輕鬆,
不會因為常見的錯誤迷思而犯錯。
透過對投影片設計本質的瞭解,
可以當作我們進行設計決定的根據。
下次坐到電腦前設計投影片、要做某個決定前,
不妨想一想你即將要做的事是否符合投影片的設計本質,
相信一定可以減少錯誤的嘗試、讓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