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寫我口:用「動態朗讀修改」讓講稿變口語!

by | 2013-04-22

我們可以了解建構講稿、甚至是逐字稿,
對於一場演講/簡報的重要性,
就如前文所言:「所有偉大的演講,也都是從偉大的演講稿開始!
然而撰寫逐字稿很容易使你的演講聽起來不口語、有點僵,
甚至造成反效果,使你和觀眾距離疏遠。
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克服呢?
以下就是BILL今天要分享的解決方法:動態朗讀修改
動態朗讀修改的概念是,
透過朗讀建立你和講稿的橋梁,
並且透過交互的朗讀與修改,
把書寫體的講稿變成適合演講與簡報的口語體。
其必要性在於當我們撰寫講稿時,
大多是分成數次、花較長的時間寫完的,
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
寫出來的文字會有的思路的差異。
在閱讀文章時,
我們可以透過前後參照在無形中克服這個問題;
但是在演講以及聆聽的情況下可就沒辦法了。
因此剛寫完的講稿不適合立刻把它背起來(或是立即開始進行修改)
而是可以放一陣子(最好超過一天)之後,
再回頭審視並進行今天所介紹的動態朗讀修改

動態朗讀修改主要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1.節奏與停頓的建立
2.邏輯的通順
3.內容密度的調整
4.時間與時機的掌握

1. 節奏與停頓的建立
演講就像是在和人說話,
適當的停頓是提示別人重點的方法。
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台上的老師原本滔滔不絕的說話,
突然間她停下來、頓一下時,
所有的人都抬起頭來看到底發生什麼事,
是不是老師生氣了。
在這個場景中,為什麼大家會抬起頭來呢?
因為突然間一長串話之後所接的停頓,
示我們接下來文意可能的轉變
所以在講稿上,維持 “One Pause, One Idea”(一段一意)的節奏是很重要的。
小的文意轉變配合一個小停頓,
大的文意轉變配合一個大停頓,
這樣可以讓你的講稿讓人更清楚的瞭解。
(延伸閱讀:「演講的轉捩點:善用簡報時的停頓與沈默」)

2. 邏輯的通順
邏輯的通順對講稿發展也很重要。
但怎樣的邏輯才算是通順呢?
不難想像,只要是自己寫出來的東西,
自己怎麼看邏輯都會通順,
所以光是回頭檢視自己的講稿還是不夠的。
BILL建議的方法是,
在寫好一段講稿以後,先念個幾遍,看看念起來順不順,
念的夠順以後,把稿子拿掉,
測試自己有沒有辦法很自然地背出自己剛剛所念的稿子內容。
這個過程BILL稱之為「片段複誦
如果每次在回想講稿時,都卡在同樣的地方想不起來,
那這很可能就代表該處的邏輯不夠順暢
上一句的意思無法連貫到下一句。
當這種情形發生時,就代表該處的邏輯可以再加強了!

除了邏輯以外,
此時也可以檢驗一下自己是否用詞過於艱澀。
如果你所用的詞彙連自己都沒辦法念得順暢,
或是「聽」起來很陌生,那不用懷疑,
就是代表你用的詞彙太不口語了。
(這並非反之亦然,
自己認為很口語的別人不見得認為口語,
不過至少這可以過濾掉一些不適當的用詞)

3. 內容密度
有沒有經驗是,
你想和朋友分享一個很精彩的故事,
結果剛講完前情提要就被其他事情打斷,
重點根本沒提到?
或者,你在跟朋友分享一個峰迴路轉的故事,

鋪陳跟結尾講得洋洋灑灑,

但是偏偏聽眾還是沒有搞懂中間最精彩的部分?
這種情況會發生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時間不足,
但另外一方面也凸顯時間分配的重要
或者說要避免內容密度不均

在一場演講中,時間是有限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
最想要傳遞的內容分配最多最完整的時間
很常出現的狀況是,前面的鋪陳很精彩,
接下來「蹦」一下就來到了結尾,
此時觀眾就會聽得一頭霧水。
這就是所謂內容密度不均的問題:
在相對次要的鋪陳我們花去了大半的時間,
而最精彩的轉折卻僅草草帶過。
不均內容密度導致觀眾錯誤分配有限的注意力,
糟蹋掉一個原本可能很精彩的演說。
因此在進行動態朗讀修改時,
便要注意講稿中內容密度的分配,
把時間「浪費」在最精彩的故事上。

4. 時間與時機的掌握
這部分主要是說明兩個不盡相同的概念,
包括整體演講長度的控制以及安排內容出場的時機
首先是「時間」的掌握。
這部分很好瞭解,就是演講時間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
國際英語演講會(Toastmasters)大部份的演講介於5分7分半;
而著名的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 Design)演講則是17分鐘。
雖然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時間長度限制,
但是一個實用的經驗公式是,
讓你的演講略少於時間長度的極限,
留下一部分的時間當作緩衝、提問或是應付緊急狀況的處理。
而這部分時間長度的控制,
便可以透過動態朗讀修改掌握。

時機」地掌握就比較有趣了。
因此在這裡要先介紹一個概念:
觀眾的 「注意力波動
一場演講或是任何場合中,
一個人的注意力具有週期性波動,
而其週期則受外在事情的影響,
遇到重要的、變化的事情時注意力較高,
不重要的、重複的事情時注意力較低。
(這也就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在老師開始上課一陣子後,
便注意力下降並昏昏欲睡
這種週期性的變化是必然的。
因此不論你的演講時間多長
觀眾只能全神貫注約一半的時間,
因此安排內容時,精彩的內容可以逐步出場
同時讓部分的高潮與部分的鋪陳交錯等等,
(想想看連續的高潮或是連續地鋪陳是多麼的令人厭煩!)
都是簡報或是演講時很實用的技巧。
但最重要的是,
你的演講或簡報的步調要和觀眾的「注意力波動」同步,
鋪陳段落配合在觀眾精神較不集中的時間,
觀眾最專注地注意力則是集中在簡報中最精彩的段落。
這樣可以確保觀眾時時刻刻都與你同在,
同時增加你的presentationeffectiveness

那如何透過動態朗讀修改達到上述所說的同步呢?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透過加入語速停頓的調整。
語速快的部分容易被視為鋪陳,
停頓處則通常被視為轉折。
因此同一篇講稿透過不同的朗讀方式詮釋,
便可以傳遞出完全不同的核心訊息
在上台演講前,你可累積不同的朗讀節奏的經驗,
之後真正面對觀眾時便可以根據觀眾的特性,
包括不同觀眾所在意的不同部分,調整演講的步伐,
讓你的演講或簡報的步調要和觀眾的「注意力波動」同步!

總而言之,
動態朗讀修改」可以讓你透過朗讀建立你和講稿的橋梁,
並且透過交互的朗讀與修改,
把書寫體的講稿變成適合演講與簡報的口語體。
這種方法提供了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講稿的機會,
並且統和不同情境下講稿的思路差異。
同時動態朗讀修改也讓你的逐字稿變得適合演講,
聽起來不會出現不口語、有點「僵」的問題。
這樣的策略雖然時間成本高,
不見得每次上台都需要用到,
但是卻能夠讓你在真正重要的場合進行Presentation時,不容易搞砸。
BILL自己最常把動態朗讀修改
用在大型、時間卻極有限的演講/簡報場合的準備
(因為若不寫講稿便容易廢話連篇)
下次如果你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上台機會,
別忘了善用動態朗讀與修改,
讓你的Presentation更上一層樓!